020-84582900

电话   020-84586548

浅析西方人形机器人军事应用探索

来源:乐鱼最新首页登录    发布时间:2025-03-10 20:44:41

  多年来,西方国家在人形机器人的军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定探索,尽管囿于人形机器人本身的发展水平,这些探索更多地位于理论层面,但结合近两年乌克兰和以色列在军事行动中对无人机、无人艇、无人地面车辆以及人工智能的高效使用,这些探索无疑将助推人类找到人形机器人军事应用的方式方法。

  对军方而言,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其他机器人或智能技术,核心价值是在情报搜集、侦察、攻击、防御和后勤支援等方面提高军事行动效率和安全性。而作为产业观察者和研究者,我们对这些技术的军事应用加以跟踪,则是希望能够通过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科技向善,减少因战争产生的平民伤亡。

  这其中,美国的探索无疑是首当其冲的。佩特曼%28PETMAN%29机器人是波士顿动力公司为美军实验化学防护服所研制的机器人,可以直立行走并自由弯曲身体,模拟士兵在实际环境下穿防护服的状态。著名的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28ATLAS%29就是基于佩特曼研发的。美国国防部曾在2013年表示,不会让阿特拉斯参与进攻作战,而是大多数都用在人道主义用途。

  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有一些研究方向非常具象地突出了人形机器人的“军事人道价值”。例如,有一种思路是将人形机器人作为“诱饵”进行火力和战术欺骗——吸引、诱骗敌方狙击手,让敌方火力点遭到暴露,帮助己方实现高效打击。

  当然,将更多的机器人和更少的人类士兵投入战场,本身就是人道的。如英国国防承包商QinetiQ就开发了多种用于战场侦察、爆炸物拆解等任务的机器人,也参与过能用于军事行动的双足机器人研究。事实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能和机器狗、特种机器人一样执行地面突击、侦察监视、战场救援、班组支援等多种作战任务,但比这些机器人类型更具想象空间,如人形机器人可伴随无人车协同突击作战、肩扛单兵火箭筒进行反装甲突击作战、自主探测跟踪目标、在前沿战场将伤员转送至安全区等。

  同为欧洲国家的德国同样有所动作。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BMWi)通过《高科技战略2025》等计划,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德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开发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包括军事应用。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可能会研究能够自主执行侦察和救援任务的人形机器人。

  日本在人形机器人的军事应用方面消息不多,但应注意的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日本是对人形机器人研究最持久和专注的国家之一,只是相对低调,学术性较强。日本智能产业研究员田野三郎曾在2021年对我提出一种看法,即人形机器人的成熟将有利于实施有人-无人协同的作战模式——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组合涵盖士兵、人形机器人、有人装备及别的类型无人装备的自适应智能编队,实施联合作战。这其实就是基于控制论思想的一种思路: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使用者和被使用者的关系;智能设备与人融为一体,指数级增强人的能力范围。

  显而易见,截至目前的种种探索,事实上反映了人类对人形机器人性能的潜在期待,并期望这些性能能够在战场上为己方带来优势。

  我认为,这些期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点。请注意,是期待,而不是“已经完全实现”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模拟了人类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功能,具备高度类人的感知能力。在某些方面,机器视觉的性能甚至超过了人类,例如在灰度分辨力和微米大小目标的观测上表现优异。人形机器人能在战场上直立行动,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精准的感知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目标并迅速应对。

  人形机器人采用双腿设计,具备类人的行走和跳跃能力。这种设计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协调稳定地行进,轻松跨越壕沟和低矮障碍,灵巧避障,表现出高度的机动性。这种适应性使得人形机器人在各种地形条件下都能有效执行任务。

  毫无疑问,人类距离实现这些期待还有非常长的距离。其涉及的问题与挑战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要实现上述眼花缭乱的设想,人形机器人第一步是要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和复杂的决策能力来应对战场上动态变化的环境和战术情境,而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尚不足以帮助人形机器人具备这些能力。与之相关的是,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强大的感知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以在极端环境中做准确判断。然而目前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能力在战争环境中常常受到挑战。

  如果人形机器人被用于直接的战斗任务,那么人们会问,这些长得像人的机器人是否应该拥有决定人类生死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否每时每刻都需要人类的最终决策?此外,现行的国际人道法(如《日内瓦公约》)对武器的使用、战场上的行为以及战后责任有明确规定,那么人形机器人是否会成为违背国际法或造成战争罪行的新工具?如何界定机器人的行为责任?还有,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如何规定自主武器的使用与监管,特别是在无人机、自动化兵器的滥用方面已有先例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技术走向失控?

  另一个不可以忽视的维度来自于心理层面。如果人形机器人替代大量士兵进行战斗,士兵可能不再直接面对战斗带来的压力和心理创伤,但也可能因为与机器作战而产生心理上的古怪感,军人会质疑自身价值,也难以像看待手机、洗衣机那样单纯地看待机器人这种“参与军事行动的科技玩意儿”(军事科技研究者李德陇语)。这在西方将无人机用于军事用途的过程中已然浮现了。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如果某个国家领先于其他几个国家开发出性能极佳的军事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加剧全球安全局势的不稳定性。尽管这听起来像老调重弹,但请看看乌克兰和以色列对无人设备的实战应用吧,它们正悄然改变各国对战争的看法。

  实际上,这些挑战比愿景更需要我们来关注。它们要求各国政府、军事机构以及国际社会从研发技术、伦理规范、法律框架等多个层面一起努力,以确保人形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应用不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控的风险。有一点是能确定的:人形机器人一旦规模化应用,将深刻改变未来军事行动和人类社会的某些态势。

  智氪书社-机器人供应链与渠道微信社群已开放,欢迎利用微信guhaonan86加入,备注身份和来意。目前只接受机器人供应链与渠道商朋友入群。

  我的新书《机器人智造的逻辑》已上线,初心是写一本让人能在2小时内快速了解机器人产业的小书。我的朋友,机器人产业研究者亨利-詹姆斯帮这本书写了几句话,不胜感谢:

  同时感谢诸多行业内外友人对本书写作过程中的支持,也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专业工作,让这本小书能够问世。如果有读者愿意获取此书聊作参考,可直接联系我、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购入。不胜感激。

  灭雪,从事科技与人文交叉研究与实践,尤其专注于探索“机器人+智慧社区”未来,以此将机器人和AI惠及成长期企业及普通人。

  3月7日,张学友演唱会方发布声明,称张学友本周广州演唱会因身体原因取消,“因演出取消带来的票务及其他后续处理方案,我们将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于2025年3月8日12:00前公布。”

  早起第一杯水喝对可防病,喝错很伤身!告诉你真相→_大武汉“早起一杯水”相信我们大家对这句话很熟悉但你知道吗?这杯水如果没喝对反而可能伤身01早晨喝水,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在夜间睡眠期间,人体各项生理活动仍在持续,如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水分的参与。

  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官方微博发布警情通报,全文如下:2025年3月6日,黄浦公安分局接辖区某火锅店报案称,网传“有人向火锅内小便”一事发生在该店内。

  3月6日,据北京大学消息,10年6战法考终上岸的北大保安,已从北大辞职,进入律所工作。刘政说:“这些年在北大,我看过的书真不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最好的年华,我没有虚度。”

  中国网球界可谓是新人辈出,而郑钦文就像一颗闪耀的新星,在网坛中迅速崛起。上赛季的她,那表现简直惊艳众人,如同开挂一般!还记得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她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杀进决赛。虽然最后遗憾地获得亚军,但这可是她首次闯入大满贯赛事的决赛,意义非凡!

  外界一致认为,法国公开力挺菲律宾是在对中国发出警告信号,此举也毫不意外地引发了中国舆论场的强烈反应。

×